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 2008, Vol. 02 ›› Issue (02) : 135 -13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08.02.013

争鸣与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赫军1, 范芳1   
  1. 1.530001 南宁,广西中医学院
  • 收稿日期:2008-01-28 出版日期:2008-04-01

Application of permanent 125Ⅰseeds implantation in improved radical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Jun HE, Fang FAN   

  • Received:2008-01-28 Published:2008-04-01
引用本文:

赫军, 范芳.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OL].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8, 02(02): 135-136.

Jun HE, Fang FAN. Application of permanent 125Ⅰseeds implantation in improved radical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J/OL].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2008, 02(02): 135-136.

目的

观察内侧象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转移的近期疗效。

方法

对10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中,沿内乳区纵形顺序植入125I粒子,并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

结果

未发现与植入125I有关的并发症,至目前无一例发现局部复发。

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125I粒子,不仅补充术后至开始化疗等辅助治疗期间的治疗空白,也有效补充改良根治术的清扫盲区。对控制内侧象限乳腺癌局部复发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1
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1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09.
2
Moerland MA, Wijirdeman R.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125 prostate implants using radi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t J Radio Oncol Biolphys,1997,37(4):927-933.
[1] 洪玮, 叶细容, 刘枝红, 杨银凤, 吕志红. 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完全病理缓解的价值[J/OL].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06): 571-579.
[2] 赵阳, 肖迎聪, 巨艳, 党晓智, 蔡林利, 薛文欣, 李洋, 肖瑶, 郭妤绮, 宋宏萍. 自动乳腺超声联合免疫组化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价值[J/OL].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04): 361-369.
[3] 刘伟, 牛云峰, 安杰. LINC01232 通过miR-516a-5p/BCL9 轴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进展[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330-338.
[4] 杨柳, 宋振川, 王新乐.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复位的临床疗效评估[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269-273.
[5] 牛海刚, 郭文科.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双特异性磷酸酶14与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4): 199-205.
[6] 张钊, 骆成玉, 张树琦, 何平, 李旭斌. 不同术式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494-497.
[7] 宋佳, 汪波, 孙凯律, 商江峰, 吴旦平, 肇毅.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联合亚甲蓝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498-501.
[8] 孙建娜, 孔令军, 任崇禧, 穆坤, 王晓蕊. 266例首诊Ⅳ期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分析[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502-505.
[9] 唐丹萍, 王萍, 江孟蝶, 杨晓蓉. 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582-585.
[10] 黄程鑫, 陈莉, 刘伊楚, 王水良, 赖晓凤. OPA1 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特征及在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J/OL].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05): 275-284.
[11] 刘琦, 王守凯, 王帅, 苏雨晴, 马壮, 陈海军, 司丕蕾. 乳腺癌肿瘤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9): 841-845.
[12] 王帅, 张志远, 苏雨晴, 李雯雯, 王守凯, 刘琦, 李文涛. 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7): 671-676.
[13] 王誉英, 刘世伟, 王睿, 曾娅玲, 涂禧慧, 张蒲蓉. 老年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7): 641-646.
[14] 崔军威, 蔡华丽, 胡艺冰, 胡慧. 亚甲蓝联合金属定位夹及定位钩针标记在乳腺癌辅助化疗后评估腋窝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7): 625-632.
[15] 张梦婷, 穷拉姆, 色珍, 李逸群, 德庆旺姆. 西藏地区藏族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真实世界研究[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441-446.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