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图/表 详细信息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在结直肠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周润楷, 蔡锦锋, 王法芝, 于洋, 温玉刚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 2025, 19 (04): 280-288.
    摘要 ( 5 ) HTML ( 0 ) PDF ( 3299 ) ( 6 )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三且呈年轻化趋势。尽管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显著提高,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但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许多分子机制仍然未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信号通路是一种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经典信号通路,其功能包括调控细胞周期、组织代谢、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等。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指细胞在特定信号或内在调控机制诱导下,按照预定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癌症细胞中,各种程序性死亡常出现多种异常,这些异常是癌症进展和耐药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I3K/AKT通路与结直肠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密切相关,而靶向PI3K/AKT通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介绍PI3K/AKT通路的构成与激活机制入手,就其在结直肠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以及针对该通路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抑制剂类型 作用机制 优点 缺点
选择性PI3K抑制剂 靶向特定PI3K亚型 特异性高,减少对其他蛋白激酶的影响 对特定癌种和部分亚型疗效有限
非选择性PI3K抑制剂 抑制多个PI3K亚型 经研究发现,对多种类型癌症均有较好疗效 相较于选择性抑制剂,其非选择性导致副作用较多
AKT抑制剂 阻断AKT磷酸化与激活 直接抑制PI3K/AKT通路中间的关键节点 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mTOR抑制剂 抑制mTOR活性,阻断信号传递 已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稳定疗效 可能对人体正常细胞有一定影响
多靶点抑制剂 同时抑制PI3K/AKT/mTOR多个靶点 综合抑制效果好,可减少单一靶点耐药性 作用虽广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精准性
表1 不同类型PI3K/AKT通路抑制剂作用机制及优缺点对比
本文的其它图/表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