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4, 18 (01): 1-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4.01.001
    摘要 (875) HTML (39) PDF (1551 KB) (178)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通过防治结合,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高。对照国际先进经验,较低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率成为限制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2020年,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组织结直肠癌领域专家撰写并颁布了《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该共识发布对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在2020版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就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案、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内镜和外科处理以及辅助治疗与补救措施和随访监测方案等内容进行修订,以国内外结直肠癌早期诊疗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又参考了国际指南的更新内容,达成2023年版专家共识供参考。2023版专家共识将会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疗,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

  • 2.
    青春期巨乳症术后短期复发一例
    陈海军, 翟保平, 张加强, 李文涛, 贾琳娇, 凌雁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 12 (01): 59-6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8.01.016
    摘要 (1863) HTML (174) PDF (864 KB) (152)
  • 3.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
    徐兵河, 王树森, 江泽飞, 邵志敏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 12 (01): 1-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8.01.001
    摘要 (155) HTML (1) PDF (698 KB) (99)
  • 4.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李观强, 孙元, 张喜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 15 (01): 70-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1.01.018
    摘要 (249) HTML (0) PDF (853 KB) (71)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即使是在标准抗凝治疗下,仍然有7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这将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快速去除血栓,恢复静脉通路,减少PTS的发生成为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的治疗方法有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手术取栓、血栓抽吸、经皮机械取栓(PMT)等,其中PMT可通过不同物理方法快速清除血栓,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虽然目前尚无高质量证据证明其相对于其他方式有更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PMT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实现个体化医疗,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对目前常见的PMT在原理、特点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5.
    肠外营养中电解质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5, 19 (02): 73-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5.02.001
    摘要 (114) HTML (8) PDF (4671 KB) (70)

    电解质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营养及代谢支持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为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中电解质制剂的使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以及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特邀国内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外科及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指南、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实际临床医疗环境,共同编纂该共识。本共识围绕以下主题进行阐述:肠外营养期间电解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及营养治疗、各类疾病(包括重症、心力衰竭、术后短肠综合征、围手术期、创伤、糖尿病足、肾脏病、肝病、新生儿)肠外营养期间的电解质补充及肠外营养中电解质制剂的配伍原则,最终提出13个问题、26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肠外营养中电解质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

  • 6.
    常见静脉疾病诊治规范(2022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静脉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2, 16 (04): 255-27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2.04.002
    摘要 (413) HTML (19) PDF (892 KB) (62)

    本文是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静脉学组就临床常见的静脉疾病包括单纯下肢静脉曲张、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依据、各种手术方法的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一系列规范进行阐述,用来指导临床实践。

  • 7.
    左右半结肠癌病理特征及治疗新策略研究进展
    韩文峰, 张有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5): 408-41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5.019
    摘要 (42) HTML (0) PDF (915 KB) (58)

    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全身系统治疗为目前常用基本策略。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证据表明,发生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肿瘤病理学特征、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存在差异。目前对左、右半结肠癌之间存在的这种异质性差异尚无明确的区分对待策略,国内外指南也尚无定论,因而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预后差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在复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此作一综述。

  • 8.
    FOXC2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屈洪波, 罗迪贤, 段丽丽, 胡雄强, 吴诚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5): 326-3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5.002
    摘要 (79) HTML (1) PDF (1678 KB) (54)
    目的

    探讨FOXC2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参与乳腺癌侵袭及迁移的机制。

    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环靶明(Cyclopamine)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Cyclopamine或沉默FOXC2基因表达以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活化;通过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对MDA-MB-231细胞侵袭及迁移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阻断前后Hedgehog/Gli信号通路分子Smoothened(Smo)、Gli1和EMT相关标志物FOXC2,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yclopamine可显著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呈现时效-量效关系,48 h的IC50为25 μmol/L。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均显示,与未转染组及Control-siRNA组相比,FOXC2-siRNA组和Cyclopamine组细胞穿膜数及迁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未转染组及Control-siRNA组相比较,FOXC2-siRNA组及Cyclopamine组Smo、Gli1及FOXC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沉默FOXC2表达可显著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及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OXC2通过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从而调控EMT促进乳腺癌侵袭及迁移,提示阻断该信号通路有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线索。

  • 9.
    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宋创业, 严丽, 孟艳林, 尚培中, 吕瑞昌, 刘冰, 张江华, 张克俭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1): 72-7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22
    摘要 (98) HTML (0) PDF (1389 KB) (53)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及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尽管诊疗手段不断提高、总体死亡率也并未显著上升,但新增病例的不断出现已引起全球医疗界的高度关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受患者年龄、性别、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免疫组织化学因素、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分期与组织学类型是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各种因素,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意义重大,根据预后因素的不同选择恰当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期使患者最大获益。

  • 10.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进展
    王俊旗, 徐锋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 15 (04): 304-30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1.04.015
    摘要 (136) HTML (0) PDF (1823 KB) (51)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尽管已有相对成熟且系统的治疗方案,但总体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针对晚期HCC患者的治疗,除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使用日益广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通过总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研究。

  • 11.
    消化道重建治疗胆胰汇合异常合并胰管结石一例
    罗佳, 李永智, 庞晓曦, 李晓涛, 周斌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 15 (01): 61-6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1.01.014
  • 12.
    乳痛症的临床诊疗概述
    李雄雄, 任予, 徐婷, 尚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1): 60-6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19
    摘要 (144) HTML (0) PDF (1436 KB) (46)

    乳痛症是30~50岁妇女关于乳腺疾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其中10%~20%的患者遭受严重的乳腺疼痛。患者主要担心其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和恶变,且重度乳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乳痛症的病因不详,且治疗暂未统一。本文主要围绕乳痛症的病因、分类、恶变率、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期望为临床医师对乳腺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13.
    合并催乳素升高男性乳腺癌一例
    刘威, 陈伟光, 梁蓉, 李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1): 55-5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16
  • 14.
    TC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现状及策略
    胡伟, 何美芳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 15 (02): 152-15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1.02.017
    摘要 (166) HTML (1) PDF (1724 KB) (45)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TCR-T)疗法因在实体瘤中的成功应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从TCR-T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性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包括优化TCR亲和力、降低毒性反应、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TCR双链错配、改善肿瘤微环境、促进TCR-T细胞扩增。

  • 15.
    吲哚菁绿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3, 17 (03): 161-1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3.03.001
    摘要 (141) HTML (5) PDF (4481 KB) (44)

    自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6]。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亦逐渐迈向精准医学时代。因此,胃肠外科医师仍在不断探索在腹腔镜下进行精确又简便地肿瘤定位与淋巴结导航方式,实现系统、充分的淋巴结清扫,以及安全保证吻合口血运[7-10]

  • 16.
    甲状腺癌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广东专家共识(2020版)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细胞病理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3): 161-1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3.001
    摘要 (193) HTML (2) PDF (2332 KB) (42)
  • 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一例
    丁平安, 王冬, 苑新宇, 徐校胜, 檀碧波, 范立侨, 李勇, 赵群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 15 (03): 218-21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1.03.013
  • 18.
    腹腔肠系膜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石刚, 李敬东, 陶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 07 (03): 211-212. DOI: 10.3877/cma.j.issn.1647-0793.2013.03.012
    摘要 (47) HTML (1) PDF (1054 KB) (40)
    Baidu(6)
  • 19.
    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代谢病综合管理与护理专家工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 中国肥胖代谢外科研究协作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5, 19 (01): 1-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5.01.001
    摘要 (81) HTML (3) PDF (4640 KB) (39)

    目的

    制订《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下文称共识),推动我国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意见征集,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模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相关指南和医学科普特点,由国内11 位在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讨论、总结形成46 项共识意见,形成共识初稿并完成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和专家反馈修订后,形成第二轮问卷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214 位专家参与调查,最终修订形成共识。

    结果

    共识共包含46 项共识条目,具体围绕 “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现状”“肥胖代谢外科科普实施方式”“实施肥胖代谢外科优质科普的要点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形成了共识意见。

    结论

    共识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为我国肥胖代谢外科医学科普的实施提供了行业标准和参考依据。

  • 20.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术中发现腹腔游离体一例
    尚丹丹, 尚培中, 裴树俊, 郭伟林, 苗建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3, 17 (02): 139-14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3.02.011
    摘要 (110) HTML (1) PDF (5530 KB) (37)

    患者男,71岁,主因"右上腹部突发剧痛4 h"于2022年1月6日急诊科就诊,肝脏CT检查:S4b/5交界处见2.0 cm×2.4 cm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S8近膈面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仍欠清晰;S6肝脏膈面见结节样钙化影。腹腔、盆腔少量液性密度影。CT报告:S4b/5交界处肝癌破裂出血;S8近膈面病变不除外肝癌;肝脏钙化灶;腹腔、盆腔少量积液(图1~2)。超声检查:S4b/5交界处见4.1 cm×3.0 cm不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形态尚规整,内回声不均匀,CDFI可见少量血流信号,与胆囊分界不清,余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显示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餐后胆囊部分收缩。印象:S4b/5交界处不均质低回声团块,考虑与胆囊有关,腹水少量。遂以"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收入病区。查体:腹部平软,腹壁静脉不明显,全腹未触包块,腹肌不紧张,右上腹压痛,肝脾胆囊未触及,墨菲征(-),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血常规:血红蛋白137 g/L,红细胞4.13×1012/L,白细胞8.68×109/L。甲胎蛋白1 460.8 μg/L,胃蛋白酶原Ⅱ28.33 μg/L,其他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血清葡萄糖8.51 mmol/L,总胆固醇3.30 mmol/L,三酰甘油0.7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7 mmol/L。完善术前准备,于2022年1月13日全麻下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3个肿物:①S4b/5交界处肝边缘有一肿物,被大网膜包裹,大小约7.0 cm×5.0 cm;②S8近膈面包膜下有一约2.0 cm×2.0 cm结节;③S6肝脏膈面包膜外有一1.0 cm×1.0 cm结节。对肿物①先切断粘连的大网膜,再沿肝边缘距瘤体2 cm施行楔形切除,间断缝合肝断面(图3);对结节②施行剜除术,残腔予以缝扎止血;对结节③直接取出,所在部位肝表面呈凹陷状态,但肝包膜完好无损,无需任何处理(图4~5)。术后病理大体观见图6,诊断:标本①灰白灰黄色,大小6.5 cm×5.0 cm×2.5 cm,切面见一灰白色肿瘤,大小3.0 cm×2.4 cm×2.0 cm,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低分化肝细胞癌(图7);标本②灰白灰黄色,大小1.4 cm×1.3 cm×0.8 cm,为部分肝组织,肝细胞浊肿变性,其内见肉芽肿性结节伴坏死(图8);标本③灰白色,大小1.0 cm×0.9 cm×0.8 cm,切面灰黄色钙化,为脂肪坏死结节(图9)。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