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探讨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肝胆管结石病在我院进行再次手术的病例136例,其中男60例,女76例,平均年龄55.3岁。肝胆管结石分型:Ⅰ型101例(74.3%),Ⅱa型5例(3.7%),Ⅱb型27例(19.8%),Ⅱc型3例(2.2%)。
再次手术的原因为:①前次手术时结石残留31例(22.8%);②结石再生52例(38.2%);③肝内胆管狭窄未纠正23例(16.9%);④肝外胆管囊状扩张未处理18例(13.2%);⑤初次手术为急诊手术12例(8.8%)。再次手术方式分别为:①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3例(24.3%);②单纯肝叶(肝段)切除术3例(2.2%);③胆管切开取石+胆道口括约肌成形术5例(3.7%);④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T管引流术29例(21.3%);⑤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40例(29.4%);⑥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胆肠吻合术26例(19.1%)。手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6例(4.4%),膈下脓肿形成3例(2.2%),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0.7%),肺部感染2例(1.5%),切口感染7例(5.1%)。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术后结石残留14例(10.3%)。再次手术后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18.8%。
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前应对疾病状态进行充分评估和准备,尽可能选择以肝叶(肝段)切除为基础的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结石复发率。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改善胆囊癌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5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15例,甲状腺癌4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标本中p27蛋白的表达。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为60.5%,结节性甲状腺肿为38.6%,甲状腺癌为34.1%,无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的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增生结节可能为癌前病变。
探索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9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对照组),60例进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等方面的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虽然手术时间较长[(262.2±54.2)min vs(174.8 ±54.8)min,t=30.727,P<0.01],但术中出血量少[(438.5±89.6)ml vs(680.6±74.7)ml(t=-86.465,P<0.01)],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7d时ALT为(50.1±7.4)U/L vs(320.7±11.8)U/L,(t=-96.470,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11.7% vs 40.6%,χ2=10.227,P<0.01),结石清除率高(100.0% vs 75.0%,χ2=16.429,P<0.01)及住院时间短[(15.9±5.4)d vs(23.4±4.3)d,t=-50.103,P<0.01]。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评估原发性乳腺癌空心针穿刺活检(CNB)和手术切除标本(SES)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15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化疗组99例,手术组5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比较152例CNB和SES采样组织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i67、p53和TopoⅡ的表达,评估CNB在乳腺癌生物学指标检测中的准确性。
CNB和SES在评估是否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生物学指标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值> 0.6。手术组CNB对生物学指标评估的准确性达到87%~91%,化疗组的准确性78%~95%。但新辅助化疗对ER、PR、Her2、p53和Ki67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比较Topo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NB和SES在评估乳腺癌生物学指标上的一致性较好,CNB评估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准确性高。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较小。
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有功能的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06年4月至2009年1月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经严格筛选的有功能胆囊结石80例,术后随访3~39个月,对消化道症状及胆囊壁厚度、胆囊功能的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分析。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胆囊壁厚度由术前的(2.30±0.40)mm,变为术后6个月的(1.50±0.30)mm(P<0.05),术后1年为(1.40±0.30)mm(P<0.05),较术前明显变薄,胆囊收缩面积由术前的(0.32 ±0.05)cm3,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0.39±0.06)cm3(P < 0.05),术后1年的(0.40±0.07)cm3(P < 0.05),无术中副损伤或术后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
与以往公认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相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有功能的胆囊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并且副损伤少。
通过分析两种不同胆汁回输方式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探讨在不同胆汁回输方式下的护理重点和对策。
将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按胆汁回输方式分为经鼻肠营养管胆汁回输组(鼻肠管组)19例和经空肠造瘘管胆汁回输组(造瘘管组)30例,观察回输期间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主诉不适、腹泻和胆汁回输管堵塞情况。
造瘘管组比鼻肠管组的术后发热时间长,鼻肠管组的不适比例、回输管堵塞比例,均比造瘘管组要高,均P<0.05。两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腹泻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对于胆结石患者除进行细致的胆汁回输操作外,应针对不同回输方式所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重点调整。
通过Meta分析对分流术(PSS)和断流术(G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
通过在Medline、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1989至2008年发表的有关PSS和G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按照入选标准,有10项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分流术的手术死亡率与断流术相似[RR=1.04,95% CI:0.74~1.47,P >0.05],术后再出血率低于断流术[RR=0.48,95% CI:0.39~0.59,P<0.01],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断流术[RR=2.85,95% CI:2.14~3.80,P <0.01],远期死亡率也高于断流术[RR=1.25,95% CI:1.01~1.55,P <0.05]。
分流术和断流术均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术式,但断流术更适合我国门脉高压症患者。
探讨宣泄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的9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成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以宣泄、认知教育、放松训练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
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P<0.01)。
宣泄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
前瞻性观察并收集因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92例患者的APACHE II评分、入ICU 6 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6 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 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各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9.8±15.2)% vs(9.8±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1.3% vs 42.9%,P<0.01)。
早期乳酸清除率>10%能准确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良性预后。
比较开腹手术、高频电刀与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式以及腹腔镜治疗肠粘连的优越性。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及高频电刀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平均手术时间超声刀组为(62.1 ± 17.7)min,高频电刀组为(98.0 ± 37.0)min,开腹手术组为(115.0 ± 20.2)min。与另外两组比较,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显著降低;与开腹手术组比较,高频电刀组手术时间显著下降(P < 0.01)。3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9 ± 4.4)ml、(35.0 ± 6.4)ml和(150.0 ± 35.0)ml,超声刀组低于另外两组,高频电刀组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 ± 0.5)d、(6.1 ± 1.0)d和(11.8 ± 4.0)d,超声刀组与高频电刀组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 < 0.01)。超声刀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高频电刀组发生2例,开腹组发生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超声刀及高频电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超声刀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刀。
分析评价我国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状况,供临床研究和科研参考。
从政府相关部门、营养专业委员会、欧洲临床营养产品分类现状分析。
产品分类出自不同部门,有各自的分法,多年来变化不断。
科学分类强烈影响有效管理,监控疗效,评估医保影响,持续引进新型品种。
调查广州4所教学医院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并明确营养风险发生率在性别或年龄间的差异。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广州4所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胸外科等6个专科符合NRS2002评定标准的2550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
共获取2142例(84%)的BMI值,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7.8%和41.5%;6个专科中,呼吸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28.2%和55.9%;≥70岁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 70岁者(64.2% vs 32.6%,P=0.000);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有营养风险者的营养支持率为47.6%,无营养风险者的营养支持率为19.4%。肠外营养占全部营养支持的88.7%。
NRS2002是进行营养筛查的一个有效工具,可推荐用于新入院患者。广州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70岁患者更易发生营养风险;营养治疗存在不恰当的营养干预及肠外营养的过度使用。应在精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2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共410处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肿块直径0.5~5.0 cm,对直径≥3 cm的肿物行微创旋切术后,于靠近病灶的乳晕旁切开约1.5 cm切口探查残腔,确保已切除残余病灶。术后随访6~9个月。
235例患者的乳腺肿物被完全切除,术后5例出现血肿形成,2例出现肿物表面皮肤凹陷,3例复发。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0.5~3 cm乳腺良性肿块是安全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探讨不同条件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收集DTC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分层Cox回归分析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校正其他因素后,评价不同的手术方式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
患者性别、年龄、复发与否、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治疗方式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对其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年龄分层分析表明,与甲状腺全切组比较,高龄组单侧腺叶或加峡部切除为最佳手术方式(OR=0.320),低龄组不同手术方式O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分层,Ⅰ期采用单侧腺叶切除预后较好(OR=0.228),高分化期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预后较好(OR=0.561)。
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耐受情况,采取最优的手术方式。
观察对肝癌择期手术患者加强人文关怀后焦虑、抑郁的情况,了解肝癌患者对护士施行人文关怀的评价,为更好地实施符合肝癌患者心理需求与期望的护理人文关怀行为提供依据。
本研究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肝癌切除术、左/右肝叶切除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文关怀护理,运用SAS、SDS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
实施人文关怀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焦虑和抑郁率无统计学差异。实施人文关怀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率明显下降。
肝癌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缓解肝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比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下腔静脉逆灌注肝移植术的围术期液体处理情况,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经典组)46例和下腔静脉逆灌注原位肝移植组(逆灌流组)123例。观察两组在不同Meld评分下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的相关性。
在Meld评分≤15分和15~25分的情况下,逆灌流组的肺部并发症显著低于经典组。逆灌流组和经典组相比,术中输液总量>10 L和输血液制品总量>4 L的患者明显减少(P = 0.023和P = 0.040),术后前3 d至少有2 d的液体平衡≤-300 ml的患者明显增多(P = 0.048)。
与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相比,下腔静脉逆灌注肝移植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