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专题评论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53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热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评估
    赵辉, 陈焕杰, 韦树建, 林湘峰, 张珂, 郑海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5): 346-34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5.006
    摘要 (66) HTML (0) PDF (1620 KB) (1)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热消融后复发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热消融是否能用于可手术的PTC患者。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热消融治疗后再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外院行热消融治疗前均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20例穿刺病理为PTC,3例不除外PTC可能。15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7例患者因存在复发结节压迫症状,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结果

    再手术后石蜡病理示,56.52%(13/23)见癌细胞,43.47%(10/23)未查见癌细胞,30.43%(7/23)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消融对侧发现新发甲状腺结节,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PTC。

    结论

    热消融治疗PTC无法彻底处理原发灶,达不到根治效果。对于可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不建议热消融治疗。

  • 2.
    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策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张江华, 王海峰, 尚培中, 赵臣, 南润玲, 刘冰, 聂阿娜, 张伟, 胡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5): 388-39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5.019
    摘要 (40) HTML (0) PDF (1938 KB) (0)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同腋窝处理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以及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建库至2020年3月所有关于比较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和非ALND治疗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5项临床RCT,对于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非ALND组与ALND组相比,腋窝局部复发率(RR=1.12,95% CI:0.76~1.65,P=0.56)、总体生存率(HR=0.91,95% CI:0.77~1.09,P=0.31)和无病生存率(HR=1.00,95% CI:0.87~1.15,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ALND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 CI:0.27~0.63,P<0.001)。

    结论

    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行ALND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3.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突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笪东祝, 龙智, 王倩, 乔高昂, 刘俊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5): 394-40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5.020
    摘要 (53) HTML (0) PDF (1675 KB) (0)
    目的

    系统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突变的情况。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有关对DTC患者进行TSHR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4月4日,对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得DTC患者TSHR基因突变谱。

    结果

    共纳入27个研究,包括395个DTC组织样本。TSHR突变频率为10.38%(41/395),其中92.68%(38/41)的突变发生在第10外显子上,M453T发生突变频率最高(6/37,16.22%),其次是F458S(4/37,10.81%)。在描述甲状腺功能状况的50例DTC中,81.82%(18/22)的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亚甲亢患者发生TSHR突变,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10.7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69,P<0.001)。

    结论

    DTC中TSHR突变并不罕见,特别是在低TSH水平下更易出现。TSHR突变可能与DTC发生有关,特别是在合并甲亢情况下。

  • 4.
    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联合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严征远, 张恒, 尹光平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4): 266-27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4.007
    摘要 (72) HTML (0) PDF (1649 KB) (0)
    目的

    评估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联合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可切除胃癌(rG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层探讨FAR-SIR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rGC患者105例,术前计算FAR和SI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FAR、SIRI界值和分组,结合随访生存情况分析FAR-SIRI与r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FAR、SIRI预测界值分别为0.083、0.740。患者分为三组:FAR-SIRI 2分组29例(FAR≥0.08且SIRI≥0.74),FAR-SIRI 1分组14例(FAR<0.08,且SIRI≥0.74),FAR-SIRI 0分组62例(SIRI<0.74)。FAR-SIRI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CEA水平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1.957,95% CI:1.015~3.773,P=0.045)、TNM分期(P=0.047、0.003)、组织分化程度差(HR=0.363,95% CI:0.172~0.764,P=0.008)及FAR-SIRI 2分(HR=2.576,95% CI:1.313~5.051,P=0.006)是影响r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FAR-SIRI可作为rGC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高FAR-SIRI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5.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及MELD-Na评分评估肝衰竭肝移植短期预后的对比观察
    陈永泰, 许蜂蜂, 王明, 刘建勇, 蔡秋程, 杨芳, 陈永标, 江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3): 195-19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3.007
    摘要 (88) HTML (0) PDF (2016 KB) (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短期预后(3个月)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因肝衰竭行肝移植的86例患者的术前及术中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和MELD-Na评分对短期预后的鉴别能力并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的cut-off值。

    结果

    86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4.4%)。术前MELD评分(P=0.001)和术中输血量(P<0.001)是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和MELD-Na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和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MELD≥24.3组、MELD<24.3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87.7%(50/57),MELD-Na≥25.7组、MELD<25.7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4.9%(17/31)和87.3%(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升高时,早期生存率降低。

    结论

    在预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方面,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与术中输血量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6.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功能及病情评估的研究
    王龙辉, 刘群亮, 周云鹏, 孙国志, 杨妮, 王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3): 211-2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3.011
    摘要 (28) HTML (0) PDF (2061 KB) (0)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以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SAP患者,收集入院时患者血清I-FA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白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并进行胃肠功能障碍程度评分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将以上指标与I-FABP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入院时I-FABP浓度为(551±204)ng/L,PCT浓度为(3.36±1.79)μg/L,CRP浓度为(171±73)mg/L,白细胞计数为(14.47±4.09)×109/L,APACHE Ⅱ评分为(12±5)分,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为(10±2)分。患者血清I-FABP浓度和入院时PCT、CRP浓度、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胃肠道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r分别为0.537、0.662、0.730、0.716、0.686。

    结论

    血清I-FABP与血清炎性指标、APACHEⅡ评分和胃肠道功能评分存在相关性,有助于评估SAP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

  • 7.
    术前血清miR-20a、miR-17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陈霁云, 周仕林, 熊丹莉, 王玲琍, 马培芳, 张晶晶, 张万里, 肖勇, 牛彦锋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2): 107-1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2.007
    摘要 (30) HTML (0) PDF (908 KB) (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0a、miR-17水平在术后不良临床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病例组,收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血清标本,另收集81名同期体检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20a、miR-17表达水平。根据表达平均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a、miR-17水平对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

    结果

    病例组患者术后血清miR-20a、miR-17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且各检测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化程度(HR=1.462,95% CI:1.096~1.951)、TNM分期(HR=1.642,95% CI:1.339~2.014)、术前血清miR-20a(HR=1.575,95% CI:2.035~3.652)、miR-17水平(HR=2.491,95% CI:2.131~2.914)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术前血清miR-20a、miR-17高表达者的3年总生存率更低(22.0% vs 78.3%,21.3% vs 73.1%,P<0.05);两者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1.2%。

    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0a、miR-17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术前检测有助于改善不良预后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

  • 8.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王少勇, 张忠民, 王光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2): 154-16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2.019
    摘要 (26) HTML (0) PDF (1487 KB) (0)
    目的

    系统评价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标本质量和远期预后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Cochrane、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提取手术安全性、手术标本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研究结果。

    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8 914例患者。与传统非全结肠系膜切除术(NCME)组相比,CME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RR=1.23,95% CI:1.08~1.40),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更多(WMD=8.42,95% CI:4.71~12.13),肿瘤至血管高位结扎处的距离更长(WMD=18.43,95% CI:16.18~20.69),切除肠系膜的面积更大(WMD=35.07,95% CI:12.78~57.36),患者3年生存率(HR=0.72,95% CI:0.61~0.86)和5年生存率(HR=0.55,95% CI:0.42~0.73)更高(均P<0.01)。

    结论

    CME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标本质量,延长术后远期生存率,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安全性问题应引起注意。

  • 9.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探讨
    江秋晨, 杨大伟, 解磐磐, 张伟, 杨永瑞, 崔兆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1): 19-2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06
    摘要 (32) HTML (0) PDF (1469 KB) (0)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确诊为晚期乳腺癌的患者50例,通过免疫磁珠阴性富集CTC、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鉴定CTC,得出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外周血中CTC的数目。收集患者影像学及血清学指标资料,比较患者化疗期间CTC数目的变化,并与影像学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18例(36.0%)首次CTC≥5个,28例(56.0%)≥1个,4例(8.0%)未发现CTC;化疗后CTC数目减少者32例,增加者18例。CTC与影像学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而且CTC计数改变与影像学指标在评估疾病变化过程中未见明显差异(kappa=0.65,χ2=0.125,P=0.724);血清学指标在晚期乳腺癌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影像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kappa=0.19,χ2=4.267,P=0.039),CK19(kappa=0.16,χ2=6.667,P=0.010),CA15-3(kappa=0.01,χ2=4.500,P=0.034)。

    结论

    CTC计数对于预测晚期乳腺患者病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CTC计数改变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预测疾病进展风险比血清学指标更加敏感。

  • 10.
    不同术式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的疗效评价
    塔来提·吐尔干, 张瑞青, 邵英梅, 冉博, 蒋铁民,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1): 39-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11
    摘要 (42) HTML (0) PDF (1417 KB) (0)
    目的

    对脾切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及内囊摘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的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治疗首选术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切除术26例(A组),外囊次全切除术26例(B组),内囊摘除术19例(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残腔并发症、复发等相关指标。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最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短,住院费用最少(均P<0.05)。随访2.5~12.5年,A、B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85%(1/26),无一例复发;C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4/19),复发率为15.79%(3/19)。三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090),但C组术后复发率最高(χ2= 8.28,P=0.016)。

    结论

    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较为安全,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低等优势,可视为首选治疗方法。

  • 11.
    自设评分标准用于甲状腺结节术中评估的研究
    罗广, 罗丽珊, 吴琛, 胡安, 余炯标, 朱易凡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14 (01): 52-5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15
    摘要 (25) HTML (0) PDF (1367 KB) (0)
    目的

    应用术中解剖甲状腺结节自设评分标准,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能,评估甲状腺结节术中自设评分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性质待查、恶性肿瘤、良性结节等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73例,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评估术中解剖甲状腺结节自设评分标准的诊断价值。

    结果

    173例患者共238个结节均经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评分≤1分(39个)及>4分(67个)的结节与石蜡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达到100.00%;评分为2、3及4分时,与术中冰冻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7.50%、87.23%、94.34%,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则分别为81.25%、82.98%、92.45%。

    结论

    我们设计的甲状腺结节术中评分标准是准确性高、相对客观、简单易学,能够有效筛选出阳性结节,降低漏诊率,帮助术中决策,是一个可靠的诊断方法。

  • 12.
    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的质量评价
    燕子, 蔡华崧, 胡曼诗, 王丽琴, 冯仕庭, 王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6): 459-46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6.009
    摘要 (25) HTML (0) PDF (2328 KB) (0)
    目的

    利用血管减影前后的吻合程度,探讨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在肝脏CT动态增强检查中的质量评价。

    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CT动态增强检查的50例患者资料,使用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获得减影图像,对减影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图像伪影情况及解剖错配程度,定量评价测量各血管(腹主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左支)减影前后在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CT值。采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及拟合方程评估减影前后各血管的CT值曲线拟合程度。

    结果

    减影后图像均无明显解剖结构错配导致的伪影,3名测量者一致性较高(ICC=0.844,P<0.001)。减影技术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各血管的CT值,与强化分期不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是在动脉晚期还是门静脉晚期,减影前后各血管CT值走势一致,CT值变化曲线吻合。

    结论

    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可轻松实现肝脏CT动态增强检查的图像减影,并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 13.
    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肛瘘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李新文, 王猛, 蔡华崧, 沈冰奇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6): 480-4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6.013
    摘要 (14) HTML (0) PDF (3428 KB) (0)
    目的

    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获得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评估其在肛瘘及肛周结构显示中的优势。

    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例肛瘘患者进行肛管磁共振(MR)检查,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获取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T2WI-Fusion,利用Fisher score算法计算瘘管及肛门括约肌的组织间分辨力Fisher值、脂肪与肛门括约肌间的Fisher值,评估融合图像中瘘管及肛周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改进的双刺激连续质量量表(DSCQS)对T2WI-FS、T2WI、增强3D-VIBE和T2WI-Fusion序列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

    结果

    2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T2WI-Fusion。T2WI-Fusion、T2WI瘘管与括约肌间Fisher均值分别为6.46、3.31,T2WI-Fusion图像对瘘管的显示优于T2WI序列图像(P<0.001)。T2WI-Fusion、T2WI-FS脂肪与括约肌间Fisher均值分别为10.61、2.45,T2WI-Fusion图像对括约肌的显示优于T2WI-FS序列图像(P<0.001)。T2WI-Fusion对瘘管与括约肌的图像质量评价总评分均高于T2WI-FS、T2WI、增强3D-VIBE序列(P<0.001)。

    结论

    MRI图像融合技术同时具备T2WI及T2WI-FS的优势,无需增加扫描序列及扫描时间,且操作简单,花费时间短,显著提高病变及肛周解剖结构的对比度和图像质量。

  • 14.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MELD-Na评分在肝移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陈永泰, 柯瑞盛, 蔡秋程, 吕立志, 陈永标, 江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6): 488-49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6.016
    摘要 (36) HTML (0) PDF (1669 KB) (0)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被认为能较好地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并且已应用于肝移植的器官分配。本文简要介绍了MELD和MELD-Na评分与等待肝移植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术后生存和并发症、再移植的关系。

  • 15.
    营养评估的几种影像学方法及应用
    魏强, 陈强谱, 卢艳敏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5): 341-34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5.002
  • 16.
    术前外周血炎性指标联合糖蛋白抗原19-9对结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叶序卷, 姚兰, 刘世呈, 戴红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4): 274-27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4.004
    摘要 (52) HTML (0) PDF (833 KB) (0)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性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联合糖蛋白抗原19-9(CA19-9)对结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9例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72例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及PLR比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9-9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CA19-9对结肠癌的诊断效能。根据NLR、PLR、CA19-9以及联合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检测指标对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组患者NLR、PLR比值及CA19-9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OC分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敏感度为62.96%,特异度为79.17%,准确性为67.43%;PLR检测的AUC为0.776,敏感度为65.61%,特异度为76.39%,准确性为68.58%;CA19-9 AUC为0.735,敏感度为61.90%,特异度为84.72%,准确性为68.20%;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1.01%,特异度为97.22%,准确性为92.72%;Kaplan-Meier分析显示NLR、PLR、CA19-9及联合检测阳性组患者OS均分别显著低于各阴性组(P<0.05),仅联合检测风险比(HR)最高,HR=2.188(χ2=15.167,P<0.001,95%CI=1.310~3.656)。

    结论

    NLR、PLR联合CA19-9检测可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结肠癌的敏感度及准确性,且三项联合检测对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17.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评价的网状Meta分析
    黄河, 熊永强, 陈浩, 刘辉, 严晨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2): 161-1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2.017
    摘要 (16) HTML (1) PDF (1260 KB) (0)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传统肛裂切除术、纵切横缝法、改良纵切横缝术、肛裂切除术+外括约肌切开术、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开术5种手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国内外临床研究,采用Stata13及GeMTC软件对其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项临床研究2 430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开术和肛裂切除术+外括约肌切开术的治愈率均高于传统肛裂切除术,OR值分别为2.27(95%CI=1.14~4.36)、3.26(95%CI=1.67~6.7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纵切横缝术、传统肛裂切除术排前两位,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开术最低。

    结论

    在5种常见的慢性肛裂手术方式中,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开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均优于传统肛裂切除术、纵切横缝法、改良纵切横缝术、肛裂切除术+外括约肌切开术。

  • 18.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复发风险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未灯辉, 许志宏, 谢莉莉, 韩晖, 林舜国, 许春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 (01): 80-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1.018
    摘要 (22) HTML (0) PDF (886 KB) (0)
    目的

    系统评价在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对乳腺癌患者复发相关事件发生率(RRER)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数据、CNKI、CBM建库至2018年5月1日的文献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筛选出6篇相关文献共1 730例患者,其中3项前瞻性观察研究,3项回顾性研究。中位随访33~77个月,SLN微转移组(370例)与SLN阴性组(1 360例)的RR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7,95%CI:0.72~2.59,I2=47%,P=0.34);同时,在局部复发率方面,SLN微转移组354例,复发12例,SLN阴性组1 337例,复发35例,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1.49,95%CI:0.75~2.97,I2=40%,P=0.26)。

    结论

    SLN微转移并不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 19.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腹部闭合性创伤预后的预测价值
    孙宏, 鲍华杰, 汪剑良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 12 (05): 342-3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8.05.013
    摘要 (32) HTML (0) PDF (983 KB) (0)
    目的

    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用于腹部闭合性创伤评估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1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资料,采用MEW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分诊情况(门诊或专科保守治疗、ICU抢救、中转手术)、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0 d内预后状况。

    结果

    16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64例(40.0%),入住ICU抢救96例(60.0%);中转手术34例(21.3%)。MEWS评分>8分者16例,均分诊为入住ICU抢救,保守治疗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分值段(MEWS评分>6~8分除外),入住ICU抢救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分值段(MEWS评分>6~8分除外),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MEWS评分<3分及3~4分值段,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患者30 d内预后良好124例(77.5%),MEWS评分为(2.44±1.32)分;预后不良36例(22.5%),MEWS评分为(6.84±2.12)分,其中死亡12例(7.5%),感染16例(10.0%),多器官衰竭4例(2.5%),应激溃疡4例(2.5%)。ROC曲线分析显示MEWS评分对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19(P<0.001,95% CI=0.797~1.000),预测预后不良最佳截断值为5.970分,敏感度0.667,特异度0.986。

    结论

    采用MEWS预警评分对评估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就诊时分诊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

  • 20.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术后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乳房再造的效果评价
    杜露, 丰锦春, 吴涛, 吐鲁洪·沙列尔, 王斌, 杨亮, 赵倩, 迪力夏提·金斯汗, 许文婷, 朱丽萍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 12 (05): 354-35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8.05.016
    摘要 (44) HTML (0) PDF (1102 KB) (0)
    目的

    对比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术与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乳房再造术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需行乳房重建的乳腺癌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重建(对照组)28例,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的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重建(辅助组)31例,对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美容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完成乳房重建。对照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为21.4%(6/28),辅助组25.8%(8/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对乳房重建美容效果进行评价,辅助组优良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1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7,P=0.022)。术后对照组术区积液的发生率为28.6%(8/28),辅助组32.3%(1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759);未出现过敏、排斥反应等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随访无患者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术后采用即刻乳房再造术与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乳房再造术假体重建方式效果相当,术后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乳房再造的美容效果相对较好。